-
【2022年陕西招商】陕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: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
陕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: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规划目标: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发布《“十四五”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》,提出到 2025 年: 主体规模: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500 家,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000 家; 服务能力: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覆盖所有行政村,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 85%; 产业融合:创建国家级产业融合示范园 10 个,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 2.8:1。 培育路径:分类指导与政策扶持 龙头企业引领 资金支持: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龙头企业给予 100 万元奖励,2022 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 30 家; 技术创新: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建研发中心,陕西粮农集团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关小麦良种,亩产提高 15%。 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示范创建:开展 “空壳社” 清理,2022 年规范合作社 500 家,培育示范社 100 家; 联合发展:组建合作社联合社 200 个,实现农资统购、产品统销,降低成本 10% 以上。 社会化服务拓展 生产托管:在粮食主产区推广 “全程托管” 模式,2022 年托管面积超 1000 万亩,节约成本超 5 亿元; 数字服务:建设 “陕西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”,集成农机调度、技术咨询等功能,注册用户超 10 万。
2022-05-25
-
【2022年西安招商】秦创原航天产业链对接会:资源整合助推产业升级
秦创原航天产业链对接会:资源整合助推产业升级 对接会亮点: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秦创原・西安航天产业链对接会在西咸新区举行,聚焦运载动力、卫星应用等核心领域,吸引链主企业(如航天科技集团六院)、配套企业(如陕西中天火箭)、高校(如西北工业大学)等参会,达成合作意向 30 项,涉及技术攻关、成果转化、供应链对接等。 产业现状:资源优势与发展瓶颈 优势禀赋:陕西拥有航天科技集团、航天科工集团等龙头,2021 年航天产业产值超 800 亿元,占全国比重超 15%; 瓶颈问题:配套企业本地化率仅 40%,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,产业链协同效率待提升。 发展路径:三措并举构建产业生态 技术协同攻关:设立 1 亿元航天产业基金,支持 “卡脖子” 技术攻关,如某企业联合西工大突破卫星姿控发动机关键技术; 供应链整合:建立 “链主企业 + 配套企业” 清单,2022 年推动 50 家配套企业与航天科技集团对接,本地化率提升至 50%; 开放合作: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航天产业资源,引进卫星通信企业 3 家,建立 “研发在西安、制造在湾区” 协作模式。
2022-05-25
-
【2022年陕西招商】陕西科技型企业:政策赋能创新倍增
陕西科技型企业:政策赋能创新倍增 一、政策宣贯:国家级与省级政策同频共振 2022 年 5 月,科技部与陕西省联合召开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推进会,解读四大政策: 国家层面:《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》提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至 100%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 “应评尽评”; 省级层面:《陕西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》明确 “十四五” 期间,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“双倍增”,研发投入强度突破 3%; 服务层面:《科研服务平台工作指引》提出建设 100 个省级研发服务平台,实现 “企业需求 — 平台响应 — 成果转化” 闭环。 二、培育体系:梯度培育与精准服务 初创期:实施 “育苗计划”,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最高 200 万元启动资金,2022 年新增入库企业 1200 家; 成长期:实施 “登高计划”,筛选 500 家高成长性企业,提供知识产权质押、上市辅导等服务,2021 年培育 “专精特新” 企业 180 家; 成熟期:实施 “领航计划”,聚焦秦创原平台,推动 100 家企业与高校共建研发中心,2022 年促成技术交易 150 项,交易额超 20 亿元。 三、平台支撑:秦创原的创新裂变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累计落地项目 630 个,其中: 高校成果转化:西安交大研发的镁合金轻量化技术转化项目,估值超 10 亿元,已在汽车领域应用; 企业联合攻关:陕汽集团与西北工业大学共建智能驾驶联合实验室,研发投入超 5 亿元,智能重卡订单增长 40%; 孵化载体:建成国家级孵化器 23 家,在孵企业 3000 家,2022 年毕业企业 50 家,平均营收增长 80%。 四、成效与目标:创新动能加速释放 2022 年一季度,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达 3800 家(同比 + 20%),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 1.2 万家,研发投入同比增长 25%。目标到 2025 年,形成 “万企创新、千企登高、百企领航” 格局,科技型企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 40%,秦创原成为西部创新 “策源地”。
2022-05-24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